日本的报国寮是什么?

曾紫怡曾紫怡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报国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日本传统的臣民对天皇作为国家的忠诚,另一个就是加入国民党后为国家而战死的意思(指冲绳战役和硫磺岛战役以及太平洋海战),这种精神也反映在日本的军歌中《君之代》 。因为日本是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虽然天皇没有实权但是深受爱戴,所以“报国”就自然成了爱国的一种表达方式。

以明治维新为起点,日本的爱国主义开始具有了现代意义,明治政府大力提倡武士道精神,认为武士道是体现民族精神和国家力量的象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日本是战胜国,因此民众的情绪非常高涨,当时有一首相当流行的军歌唱道:“我等生为日本人,当思如何报国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了激励军人的士气,日本内阁制定了特别法令,规定凡因战亡或因病致死的士兵家属均可以享受国家的抚恤金,而这些待遇原来只限于陆军士官和海军士官的亲属。

还有“烈士遗族养恤金”的额外津贴,由厚生省发给其直系亲属。对于阵亡军官的配偶,则由宫内省发给特别抚血金。这些优待措施大大提高了军人及家属的战斗意志,许多家庭把亲人送往前线,表示宁愿全家战死,也不愿沦为亡国奴。例如在中国战场上,就有这样的标语:“武运长久,国运长久,吾辈(军人)誓死卫家,不惜生命。”“生是为国,死也是为国,生死都在为国路上。”

褚力威褚力威优质答主

报国寮,是幕末明治维新时期德川幕府和明治政府在东京(江户城)为德川诸藩、外样诸藩、倒幕功勋的士族(有“参勤交代”任务)眷族以及旗本的眷族提供食宿的地方,在那居住的人被称作寮生,那些人是待命的武士,可以在需要(比如镇压地方起义)的时候从报国寮征召。报国寮在明治六年时有2800户,约15000人。

报国寮制度是明治政府解决“过多待命的武士”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武士在新政府中不是没有用处的”的意识支撑着这项制度。随着“地税改革”、“废刀令”、“军队近代化”、“民兵制”等制度的推进,报国寮的寮生在财政上出现问题,部分人在经济上陷入贫困。在报国寮没有被完全废除(1888年废除)的1872年,大约有37%的寮生在经济上贫困。

1872年时,由于财政原因,报国寮的寮生被“强迫”转为农工商等日本社会普通民众的“普通职业”,因此爆发了“佐贺之乱”(在1874年镇压)。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