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时间比中国早还是晚?
这要分开来讲,看是什么时候: 春秋战国及之前,中加两国的计时体系基本是一致的; 汉朝开始出现“中天”的概念,而“中天”的概念需要配合春分秋分来理解。在汉朝,人们认为太阳由东方升起至西方落下为一个昼夜循环。为了区分一天中的时刻,人们把太阳由东方升起的时间定义为“旦”,而把太阳由西方下落的时间定义为“暮”。其中“中”就代表的是现在的中午12点,这个“中”其实是指“中天”。也就是说此时太阳位于头顶正上方。 “中天”这一概念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
那么什么是“中天”呢? 古人看到每天太阳由东向西运动,在“中天”这一段时间内,太阳始终处于地平线以上。所以古人就把日出到日落这段时间分成十二等分(不是实际上的十二个小时),每份叫做一“辰”,整个白天共十二辰,夜晚也相应地分成十二辰。每个时辰又分为上、下两部分,每一部分一个小时。
这样一天被细分为二十一辰。同时,古人用漏壶来计算时间,每满一辰就滴漏一刻。这样,随着太阳的升起和降落,壶中水珠的积满和流出恰好与二十四小时相对应。 注意这里是按阴历计算的,一年其实是三百六十五天多一点,但古人在没有计算仪器的情况下只能取整。因此每年的第一天都是从“晨”开始的,而最后一天是从“昏”开始的。
这种计时方法与现在不同,因为现在一个太阳日等于24小时。而在古代,由于地球公转轨道并不是完美的圆,因而每年冬至或夏至期间,太阳从东山升起,到西山下落的时间长度是不同的。冬至那一天,太阳由东向西时间最长,此后开始逐渐变短;夏至那天最短。其他节气间太阳由东向西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