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导师如何带研究生? 我的msf的program director 特别特别好,人特别nice,专业知识丰富(我是纯financial的msf)并且很愿意教我很多东西,但是因为我不是phd所以不能像对phd学生一样对我,只能鼓励我多思考并且去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知识。。。他非常鼓励我去读很多书和文章,然后自己去理解和建立知识体系,而不是让我去背已经知道的东西。。。
我有一门课因为缺勤太多要重新考试,本来挺懊悔的,但是他知道了之后不但没有批评我还安慰我而且主动帮我补课,重新讲知识点,真的很感动。。。
另外,我们每周都会有一次或者多次office hour,任何时间任何问题都可以问他。而且他虽然是我导师,但是平时交流中从来没有“您得把这个问题解决出来”“这个研究计划必须这么做”之类的话,都是“这个方向我觉得可以这样做,你如果要另辟蹊径就需要多付出一些努力并承担可能的风险等等”。所有的问题都给我留足够的空间和自由去思考并给出建议,从不强迫我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
我的另一位导师是my advisor,人也很nice,但是相比pd来说更严格一点,希望我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学到最多的东西并以最快的速度完成master的论文,所以给我的压力会大一些。。。同样很尊重我的选择,并尽可能的帮助我。
我其实比较幸运,遇到的两个导师都特别好,但是听同学说有的老师可能会比较凶甚至态度很差,我希望我以后的导师能够像我现在的导师学习!!
赞同 988 喜欢 收藏发布于 2024/5/26 16:16:42 美国的实验室,导师一般是一把手,但是真正管事的是高年级的PhD学生,有的大实验室还配备专业管理人员,比如技术员,秘书等。 研究生会在大导师的指导下,与小导师(一般是做项目的PI或者教授,或者高年级研究生)商讨之后确定研究课题,一般是一个比较小的题目,基本在3-6个月之内可以出数据。研究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阶段性工作,出一批数据,在组会的时候向导师和师兄师姐们汇报,听取他们的意见,在他们的指导下进行下一步的研究。 在开始毕业论文撰写前,研究生同学要完成学校规定的课程学习,在我们学校是40个学分,相当于本科2年所修课程。同时,完成资格考试(也就是国内的开题)与综合考试(需要你对该研究领域有一定认识和自己独特的理解和分析),在所有的考试通过,课程修完之后就可以开始毕业论文的撰写。
研究生与导师之间是雇佣关系,导师给你付工资(一般是25k-35k一年,博士生一般较高)。 研究生要为导师做事,比如申请项目,在申请项目的时候,导师会把你列为staff,给你申请工资,如果没有申请到,你可能会被裁掉。所以需要研究生自己去外面找各种奖学金,助教金等。 导师对于没有奖学金的学生可能比较苛刻,不会给你安排什么好活,不会给你创造什么好的机会。 找到好导师,拿到好奖学金很重要(比如NSF,AMgen等)。
总结下来,就是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把自己的idea变成别人的想法,成为这个课题的专家,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国外导师更倾向于教学生怎么自己做实验,自己找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只有实在做不明白,行不通了,才去找你导师商量。所以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要求很高,同时对交流的能力,科研素养能力要求也非常高。美国学生从小到大接触科学问题的机会太多,所以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比较强,实验水平较高,这和国内有很大不同。
赞同 988 喜欢 收藏发布于 2025/2/5 16:5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