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有华人去吗?
我是2018年去的澳大利亚,那个时候是抱着出国打工赚钱的态度去的。在船上整整四十天,经历了大风大浪,也经历了人间冷暖。 我的船是在上海附近一个军工厂装货的,那里聚集了大批要去澳大利亚工作的人,大部分是中国人,也有少部分外国人(主要是非洲裔)。因为要离开祖国大地,远离亲人朋友,所以大家的情绪都比较复杂。
上船之前,我做好了足够的心理准备,但是当我真正踏入船舱看到同船的伙伴的时候,我哭了,那是离别的不舍与对未来的迷茫。 上船之后,生活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样艰难,因为我们有一个良好的群体,大家互相帮助,互相关照,一起克服了生活上的种种不便。
为了打发时间,也为了让生活更有意义,我们学会了拍照(我买了一个二手单反),学会了包饺子、包子、烙馅饼等,我们也经常组织跳舞活动,有时候船长和船员也会加入其中。 在船上最幸福的就是吃饭,每天三顿饭,顿顿不离肉,餐餐有蔬菜水果,还有酸奶牛奶等各种食品。
尽管伙食很好,但是我们还是长了胖膘,在船到达目的地前,所有人都瘦了下来。(上图中左一女生是我,在船上胖了十斤,下船时瘦了十斤) 在船上期间,我们经历了澳洲最美的沙滩,也经历了台风暴雨,更是经历了海上的日出日落。在海上,每看到一次日出或者日落,我们都觉得这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刻,我们都想定格在这一瞬间。于是,我买了好几个便携式相机,给我们拍照。记录着在船上的每一天。
在船上的日子里,除了每天和伙伴一起学习、玩耍外,我也自学了一些技能,比如做视频教程,记录在船上的每一天;比如做表情包,自嘲生活的不易;还学了视频编辑,将我们的快乐时光制作成MV。
虽然我在船上过着苦行僧一般的生活,每天有干不完的活,但是我还是无比怀念那段时光,因为那里有人间烟火气,有最真实的情感流露,有患难与共的真情,也有自力更生的自豪,还有那挥之不去的回忆……
澳大利亚华人(又称华裔澳大利亚人、澳籍华人或者澳洲华人/澳洲人),指的是在澳大利亚拥有澳洲国籍和永居权(PR)的华人或在澳大利亚拥有外国居民(FR)以及留学的学生等华人侨民,祖籍主要为中国广东省(尤其是广东省的江门、广州、中山、深圳、佛山、东莞、清远等城市)和临近广东的海南省的文昌、琼海、定安、儋州,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玉林市博白县、陆川县、兴业县、北流市、贵港市平南县和福建省(尤其是福建省的闽南地区、闽西地区以及闽北地区)。也有少数来自中国大陆内地的湖北、四川、湖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另外还有来自东南亚各国(以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的老华侨,来自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澳门地区的华人。总人口311万。
澳大利亚华人人数在华侨民众多达一百多万,在澳大利亚外国出生人口和澳大利亚少数民族人口中居于首位,占澳大利亚总人口的近五分之一,是澳大利亚第一大少数民族,也是除泰国以外东南亚华侨和华人比例最高的国家,澳大利亚华人分布最广的地区是悉尼和墨尔本,两地华人人口超过90万,占澳大利亚华人总人口的约为45%。华人移民澳大利亚的历史已经超过160多年,早期华工开发澳州的血泪史成为连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传统与澳大利亚文化的纽带,也促进了澳大利亚多元文化的形成,为澳洲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澳大利亚华人文化是中华文化与澳大利亚文化结合的产物,既包含着东方华人文化中的儒家文化、佛家文化,又融合了澳洲本土文化、西欧文化、东南亚文化以及大洋洲文化的某些元素,形成一种新的多元文化。澳大利亚华人宗教主要有拜祭孔子、拜祭祖先等儒家文化,佛教、道教、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还有客家教。语言主要有使用粤语、台湾国语、海南话、客家话、潮州话、福建话、华语(普通话)、闽南语(泉州话/厦门话、漳州话、潮汕话)、上海话、四川话、湖南话、湖北话、江西方言、安徽方言、浙江方言、江西方言、江苏方言、山东话、广西话(南宁话、玉林诸方言语)等。
澳大利亚华人大多能够讲流利的英语,还有部分人学习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如蒙古语、藏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