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校恳谈会是什么?
“恳谈”这个词可能不太合适,因为参加者并不是以平等的身份进行交谈的。但日本确实有一种制度叫作“教席”(kōsei),由教师和学生互相就一些人生问题、学习问题和校园问题解决,事先准备好答案后提出来彼此讨论。 这种制度最早起源于1947年的美国,由当时担任美国教育总署署长的斯托(B. F. Stevens)提出,目的是要解决二战后才出现的青少年叛逆的问题。 战前日本也有类似的制度,称之为“学则会议” (がくせきかいぎ),但战后这个制度由于种种问题而被迫终止了实行。
从学校方面来说,70年代以后教育经费的不足成为一个大问题;而学生方面,70年代开始出现的少子化现象使得每一个学生所分摊的教育经费变得更少。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各个学校开始了各种节省人力物力的改革,诸如精简教职员、增加学生的自习时间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减轻校方负担的一部分,教席这种形式又重新得到实施。 不过现在日本的教席和当初斯托设想的模样已经相去甚远。在学校层面,这种制度已经成为一个固定程序而非真正意义上彼此相互探讨的论坛。很多学校甚至只把教席活动定义为老师向学生单方面告知应该怎么做而已。
对于学生们来说,他们很多时候并不能充分理解这些对他们人生至关重要的“规则”的真正含义。我在教席上问过学生一个问题:“为什么学校的风纪规定要在厕所里吸烟是违法的,但是法律规定在车里吸烟却是合法的?”有一个学生终于想通了这个问题,恍然大悟道:“啊!原来是这样呀!学校真是太狡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