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校恳谈会是什么?

尹治金尹治金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恳谈”这个词可能不太合适,因为参加者并不是以平等的身份进行交谈的。但日本确实有一种制度叫作“教席”(kōsei),由教师和学生互相就一些人生问题、学习问题和校园问题解决,事先准备好答案后提出来彼此讨论。 这种制度最早起源于1947年的美国,由当时担任美国教育总署署长的斯托(B. F. Stevens)提出,目的是要解决二战后才出现的青少年叛逆的问题。 战前日本也有类似的制度,称之为“学则会议” (がくせきかいぎ),但战后这个制度由于种种问题而被迫终止了实行。

从学校方面来说,70年代以后教育经费的不足成为一个大问题;而学生方面,70年代开始出现的少子化现象使得每一个学生所分摊的教育经费变得更少。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各个学校开始了各种节省人力物力的改革,诸如精简教职员、增加学生的自习时间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减轻校方负担的一部分,教席这种形式又重新得到实施。 不过现在日本的教席和当初斯托设想的模样已经相去甚远。在学校层面,这种制度已经成为一个固定程序而非真正意义上彼此相互探讨的论坛。很多学校甚至只把教席活动定义为老师向学生单方面告知应该怎么做而已。

对于学生们来说,他们很多时候并不能充分理解这些对他们人生至关重要的“规则”的真正含义。我在教席上问过学生一个问题:“为什么学校的风纪规定要在厕所里吸烟是违法的,但是法律规定在车里吸烟却是合法的?”有一个学生终于想通了这个问题,恍然大悟道:“啊!原来是这样呀!学校真是太狡猾了!”

闻人香花闻人香花优质答主

日本小学的学校恳谈会是小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之一。虽然其历史可追溯到明治时期,二战后,日本文部省又在教育令中加入有关家长组织的规定,但真正的发展还是进入70年代以后。进入70年代,日本的小学校长和教师发现仅仅依靠他们的说教和规劝已很难纠正和防止小学生中日益增长的违纪及失范行为,而有些问题的解决又离不开社会、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因此,为了适应新的形势的要求并在政府有关法律的不断推动下,学校恳谈会从70年代后期开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在日本,小学校长和班主任教师不仅把学校恳谈会看作是与学生家长保持紧密联系、宣传学校办学思想的一个极好的场所,而且看作是借助社会力量加强和支持学校管理尤其是对于违纪和失范学生实施社会矫正的重要途径。

日本小学的学校恳谈会是由班级恳谈会和年级恳谈会组成。班级恳谈会一般每学期召开一至两次会议,由班主任教师牵头,本班学生家长参加。在班级恳谈会上,学生家长一方面听取班主任教师和各科教师对自己孩子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的介绍以及其他学生在校的各种表现,以及自己孩子的学习、生活同其他同学的比较,在接受教育者(包括学校和教师)的说服、规劝和帮助下,对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学生中存在的违纪等失范行为持批评和否定态度,另一方面也就自己孩子和其他学生在学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一些意见和建议。年级恳谈会一般以年级为单位召开,每学期召开一次,由各班推荐的代表参加。同班级恳谈会相似,在年级恳谈会上,与会代表一方面听取教师对自己孩子和其他学生在学校中存在的问题的介绍,另一方面就这些问题提一些意见和建议。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