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里办美国签证?
在美国的使领馆工作过的,应该都听过“北京模式”这个词吧——指的是过去几十年里,在北京使馆工作的领事们所形成的独特的工作风格以及处理事务的规则。 这种风格的形成有历史原因也有时代的原因,不过从2013年开始,由于美国驻华大使馆重新布局了在中国的外交和领事工作,这些传统的、被称之为“北京模式”的方法逐渐在消失。
现在正在北京和上海的使领馆就职的人员,大都没有经历过这种传统模式的熏陶,所以在面试申请人时的表现也会与以前不同。 在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工作过一段时间的人,可能都会对当年位于淮海中路靠近西藏南路的使馆大楼记忆犹新;而当时负责移民签证面谈的楼层(也就是现在在上海领馆进行移民签证面谈的一层)的工作人员也都对那间位于电梯旁的小房间印象深刻。那里是当年北京使馆移民签证官员办公室的缩影,也是他们面试申请人的地方。在这里,我作为面试官曾面对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种族肤色语言文化背景的申请者,虽然他们都有不同的故事,但是大多数人都怀着同样的梦想来到这个房间——那就是获得进入美国的签证。 所以我每次面对申请者的自我介绍之后,就会问一个问题来考察他们的英语能力以及对问题的分析能力 —— “What is your dream? What do you hope to get from this visa application?" 我至今仍然记得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答案,有些申请者甚至激动地流下了泪水。
后来我在旧金山总领事馆工作时,有幸有机会成为面签室主管,并且又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What is the purpose of your visit? Why would a US consulate grant you a visa if it isn’t for tourism or other leisure activities. " 有一次我遇到一个年轻的母亲,她在面谈过程中一直带着一种焦虑而又无助的表情,她告诉我说她的两个女儿都在美国读书,而她这次前来是想把和丈夫离婚的儿子接到美国去生活和学习。
当她说完自己的家庭情况后,我问了她这个问题。出乎我的意料的是,这位母亲并没有回避回答问题,而是向我讲述了自己如何为了家庭的幸福而离开家乡到异乡打拼的故事,然后讲述了她和丈夫是如何从相识相知到相爱然后有了第一个孩子,再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感情破裂最终分道扬镳的不幸经历…… 她说了很久,而我也一直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她,期间我几次准备打断她告诉她时间到了,但是她似乎已经沉浸在自己的回忆中无法自拔,因此也没有意识到我们的面谈已经过去很长时间。
等到她终于说完以后我才问道: “So what did I just hear? Wasn't there more than one reason why you want to come back and give up everything in China again after having lived here so many years with kids who know their life here? ” 那位母亲听完后沉默了很久,最后只是说了一句对不起就离开了,至于她会不会成功得到自己想要的签证我就不得而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