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加拿大那么大?
因为加拿大是英法争霸的产物,是两国的缓冲国,在北美建立了一个横亘西起阿拉斯加、东至拉布拉多的大帝国。 这个国家建立的本身很离奇,可以称为“胡闹”。
英法百年战争以法国的胜利结束,但是英国人的势力仍然盘踞在诺曼底地区。为了彻底清除英国人,1635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召集了7000人进驻魁北克,开始征服加拿大的征程。 但法国人遇到顽强抵抗,驻加英军由詹姆斯·库克爵士指挥,他是个极其擅长海上战术的海军将领,曾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与西班牙舰队作战,还一度攻打过塔瓦雷布的要塞。这一次他又发挥了自己的特长,使用小船从侧翼袭击法国舰队,并成功夺回了蒙特利尔。 不过此后事情急转直下,1639年库克在纽芬兰沿海遭袭并战死,继任的英国指挥官与法属加拿大总督达成停火协议。但这个停火协议存在一个重大漏洞,即双方都没有承认对方的主权,因而这场战争的性质并没有改变。
1642年,新任加拿大总督吉斯伯恩率领约8000人在圣劳伦斯河口建立新殖民地,并命名为“魁北克”。他从旧世界带来了欧洲的农业和畜牧业技术,使这块土地变成了加拿大最重要的粮食产地。
同时,他也加强了陆上防御工事的建设,为接下来数十年的战争做好了准备。 1663年英王查理二世授予吉斯伯恩爵士冠冕,以此嘉奖他的功勋,而获得英属北美殖民地最高职位的吉斯伯恩从此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蒙莫朗西勋爵(LordMontmorency)。 事实上,一直到1673年底英法两国再次开战为止,吉斯伯恩一直负责管理着一个拥有40个城镇和村庄的殖民地。
随着战争的阴云密布,原本居住在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各印第安部族也开始向英属殖民地迁徙,因为他们意识到法国人和土著印第安人都是可怕而又贪婪的掠夺者。
1673年6月,一支由吉斯伯恩率领的英军和一支由蒙托隆元帅率领的法军狭路相逢,双方在今天的纽约北部激战一场,互有胜负。这次冲突被称为“基普尼战役”,标志着英法在西印度的争夺战的开始。 在接下来的十几年中,基普尼战场成为英法争夺的焦点。由于海上力量的不平衡,英国人始终被限制在离岸的地区活动;与此同时,他们不断蚕食着法属加拿大的领地。到1701年的时候,整个新英格兰已经被英国殖民者所控制。
为了扭转局势,法属加拿大总督马奎斯·贝洛决定发动一次大规模突袭。他以15艘舰只、2000名士兵和1000名印第安人的阵容驶进特拉华河,对宾夕法尼亚的英属殖民地展开攻击。
然而出乎贝洛意料的是,英军的抵抗非常微弱——因为他们已经预先得知了法军的来袭!原来英军早在几年前便已经在沿岸设立了大批监视哨所,因此当法军进入射程之后,约翰·史蒂芬将军便命令炮手开火。 虽然法军的战舰击退了英军的炮艇,但士气却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次日,英军在特拉华河畔列队恭候法军的到来,但他们看到的只是落下的旗帜和溃不成军的法军残部。
基普尼战役中的英法战场 贝洛狼狈地逃回加拿大,而他手下的不少军官却因为临阵脱逃而被处以绞刑。这位总督也因此受到牵连,被撤去职务。不过到了1705年他又重新被起用,主持了对英属新斯科舍的远征。 尽管贝洛在以后的对英战争中屡建战功,但他始终没能挽回法属北美殖民地的颓势。到18世纪中叶,英属北美殖民地已经占据了法属殖民地的绝大部分领土。 1763年,英国正式将新法兰西并入旗下,实行直接统治。至此,英帝国达到了它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