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究生和中国研究生的区别?
只谈商科的话(毕竟本科没有多少申到牛校的机会),美国的master一般是一年或者一年半的,当然也有两年制的(比如哥大的mba就是2年制)。上课的方式有frosh,有online,有mix等等,具体学校具体项目不同。
但是不管什么形式,都是严格以就业导向为主,所以会大量安排实习,也会有很多exposure。美国的商学院普遍比较水,如果你申请到了前50名的学校,那么基本上可以肯定你本科也是985/211之类了;如果前一百名,那基本上本科也是一本的样子。所以如果回国就业,美国商学院的master基本没什么竞争力。
但是如果留在美国就业,那简直如鱼得水。因为美国人自己本身很懒,又崇尚个性,所以就造就了美国的商学院特别水。基本上美国商学院的master学生,从硬实力(GPA,GMAT,雅思托福成绩)和软实力(课外活动,实习经历,社团组织等)上来讲都能拿到很不错的分数。然后进入好的企业很容易。 而且在美国上学期间可以无限制地考各种试,练口语,跟老师交流,这样下来对你的商务英语会有很大的提高。
另外你在毕业的时候选择很多,可以在当地找工作,拿H1B工作签证,或者在毕业以后回到中国,美国商学院的master毕业回国也可以找到不错的工作。 因为美国是实行实习制度,所以很多学校的项目都会给你提供大量的实习机会。你的简历如果能有几个big name公司的实习经历,那回国的就业优势非常大。
中国的研究生分为硕士和博士,一般是3年的时间。学习的课程主要以理论为主,偏学术性,适用性相对而言没有那么强。如果读的是国内排名比较靠前的大学并且专业也很厉害,比如说金融数学,计算机一类,可能还有出路。如果是其他文科类的专业,建议还是念完master再回来吧。
专攻与博学并存,博学是基础
很多学生都以为,中美两国的研究生教育存在一项较大的差别——博士教育。但据一些在美国攻读博士的学生的称,美国的博士课程和中国相比,也存在一些较大的区别。一些学生称,中美两国博士的最大区别在于培养目标的定位及教育模式上的不同。
美国的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宽泛、博学,而中国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相对比较专一、精深。美国大学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一般要求30个学分,而博士研究生的课程要求则是45个学分。学生在申请学位课程学习时,首先要申请学位课程学习计划,经相关系所的研究生委员会或导师的审查批准以后方可执行。因此,学生攻读学位期间,其课程学习计划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这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自由度。因此,美国的研究生不仅在自己的专业课程上具有较深的造诣,而且他们还能在自己的专业以外的其他学科领域内进行广泛的学习,达到博学的效果。美国大学研究生的考试制度也较为宽松、灵活。例如:在美国犹他州立大学攻读博士的学生介绍说,他们博士课程的考试科目分为通用课程、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共计12门课程。考试方式包括笔试和口试两种。口试的方式比较有特色,学生在选定每门课程考试以后,由导师指定3~5人为口试委员会成员,并由学校研究生部指定1名学生参加。口试委员会负责对学生进行口试,在评定学生考试成绩时,必须得到2/3以上委员的同意,方可生效。因此,该考试方法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宽松性和灵活性。
导师与研究生是朋友关系
我国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处理上,大多数存在着严重等级观念现象。导师对研究生的管理过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受到限制;导师不重视学生的权益,学生的人格受到侵犯。学生在导师面前只能唯唯诺诺,言听计从。而美国高等学校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则是一种亲密的朋友关系。一方面导师重视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个人意愿和个人权益,导师和学生之间关系融洽;另一方面学生也非常尊敬导师,把导师看成自己在事业和生活上的朋友,从而形成了良好融洽的新型导学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