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耶鲁研究生?
1. 首先,需要知道是如何被录取的。 以我今年(2016)申请为例,在春季(15年11月-16年1月)期间,我收到了几乎所有申请的offer,包括哥大、宾大等名校的硕士项目,以及UW-Madison和OSU等中流的硕士项目的offer;而到了秋季(16年9月-17年1月),又补发了两所学校的offer,一所是Duke University的DSI(数据科学),另一所就是Yale SPP的offer了(见图1)。我在录取季初期其实已经拿到了足够多的offer,基本上满足了当时对于项目的要求——除了杜克DSI的项目对我非常感兴趣之外,其他的几乎全部是msf/applied econ的项目。而在最终决定要去哪所学校的时候,我也正好接到了Yale SPP的offer(提前两个月收到,着实惊喜),于是决定放弃其他所有的offer,只留了杜克DSI作为备选方案。可以推测我是以ED的形式拿到这个项目的offer的(因为16年九十月期间刚好是申请季后期,大部分项目的offer都已经发完)。而之所以能拿到这个项目,关键的原因在于我有三段相关的实习经历,并且有在顶级投资银行里的全职工作经历(高盛),这些都是这个项目特别看重的方面(详细原因在第二部分会说明)。我认为想要申请到这个项目的同学可以参考我的经历。 图1 部分offer截图 关于如何能够获得这样一份理想的offer,我想说,其实任何项目的offer都不是凭空而来的,需要申请者从大一就开始准备。以我自身例子来说,我在大一(2013)就确定了要申请PSAD(宾大的两个文理学院之一),在大四之前,我已经修完了所有要求的先修课程。大二和大三期间,我在校的GPA一直保持在前三的水平。在实习和工作方面,我从大一开始就在一家咨询公司做实习,大四之前又分别做了两段有关的实习,一段是在顶级投资银行里做IBD,另外一段是在微软做数据分析。这些丰富的经历在我申请的时候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而我想强调的一点是,这些经历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把这些经历利用好,让招生老师看到你的潜力。
2.其次,来看看这个项目本身的情况。 Yale的SPP(社科院)共有六个major:CS, Math, Statistics, Economics, Global Affairs and Policy分析, Political Science。我所在的major叫做policy analysis,属于两个院(政经院和国际关系研究院)合办的项目。每个major下面有三个submajor,比如我的policy analysis下的三个submajor分别是economic policy, international trade和healthcare。总共一百人左右,每班大约三十人,中国人大约是二十个左右,国际生大概是一半的样子。
项目的课程安排紧紧张张,学业压力很大。一共八门必修课(包括三门分析课,三门宏观微观,一门统计,一门国际研究方法),三门选修课。必修的课业压力很大,如果上课听不懂,课后就要花很多的时间去自学。每一门课都是finite degree assignment, 这就意味着只要认真完成了作业考试就能顺利过关,不存在挂科的问题。但是要想拿到非常好的成绩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对于没有quant background的同学,如我,要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新的理论知识并灵活运用还是挺难的 (虽然我有金工背景...但毕竟那是两年以前了!)。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的教学方式。由于学生的人数比较少,所以老师能很轻松的记住学生的名字,并且会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来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
举个例子,我的宏微观经济学的老师是Bob,他是一个性格特别和蔼幽默的老师,每次上课会先让我们读paper然后讨论其中的问题,再给出他关于政策方面的见解。比如说在宏观上,他曾经就教过我们如何在短时间内做出预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判断。(哈哈是不是很有钱途!)而在统计方面,他在课堂上会给我们展示各种有趣的分析软件的使用,以及一些统计建模的方法。
总之在课堂上的学习是非常充实且受益匪深的。 除了课程的学习之外,项目在课余还安排了各种各样有意思的讲座和活动。每周二会有来自不同学校(MIT,哥大等等)的教授来做有关学术的讲座,介绍各个院校科研方面的情况,以及学生们关心的各种问题(奖学金,就业等等)。还会有不同领域(金融,法律,计算机等等)的workshop, 来方便同学们选择今后的学习道路。
当然,作为文科项目,和我们这些小白鼠一样被实验的项目也不会太轻松。在项目的第一学期,我和大多数同学一样都选择了double major(虽然两个专业的重合度非常高,但是还是需要学不少新内容)。在第二学期,我才正式转为自己的major,才开始了正常的policy analysis的课程设置。虽说如此,我并没有感到丝毫的压力,因为身边的同学都很厉害,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