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学法律有什么区别?

耿直谦耿直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和大家分享一个真事。 有朋友问我,他的儿子想学法学,问我意见如何,是否值得学。 我的第一反应是,你家孩子多大了; 第二反应是,你儿子为什么想学法学(感觉是个学霸); 第三反应是,法学专业目前就业情况如何; 第四反应是,你为什么要阻止他(感觉你们之间出现了什么矛盾)…… 最后,我还是给了他一些建议,主要就是说,法学专业现在很热门,而且培养了一个复合型的法律人才,将来可以从事的行业也非常多,除了做律师、做法官检察官以外,还可以去公司去做法务,或者考公考编进入体制等。 当然,我并没有阻拦他学法的意愿,只是建议他可以同时再考虑一下其他的专业,毕竟人生道路需要慎重选择。

我本科就是学的法学专业,所以这个问题对我来说,有着很深的感受。 我觉得,本科学法律有以下几点好处:

第一点,有利于养成系统的思维方式和严谨的文字能力。 这或许跟法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有关,也或许是从事法学教育的人天生就比较注重这些能力的培养。 法学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阅读、理解和记忆,同时还会训练你的思维能力。总之,在学习的过程中,你的思维就逐渐地被系统化了。 而文字能力则体现在论文的写作上。法学专业的论文写作要求逻辑性强,论据充分,措辞严谨,这对于文字功底薄弱的人来说是一个考验。但是,如果你学好了法律,这些技能都会慢慢得以锻炼和提高。

第二点,有助于拓展人际网。 法科生由于自身专业的原因,与法律打交道较多,因而很容易找到共同话题。无论是法学院里老师与同学之间的交流,还是未来毕业后同学聚会、参加论坛等等,都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另外一点是,任何一门学科都需要不断地学习,特别是像法学这样需要不断更新知识的学科。而学习往往是枯燥的,如果没有人互相督促和帮助,学习的效率就会很低。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找到一个一起学习一起探讨的伙伴,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在法学专业学习的过程中,你能认识到很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大家因为对法律的热诚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分享,这在很大程度上能拓宽你的人际网。

第三点,有助于培养独立的人格和自信。 这个大概是所有理工科专业都不能够带给你的体验。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特有的研究方式和理念,而法学在这方面表现得比较明显。比如,法学教授在课堂上往往会问,你是怎么想的,然后让你阐述你们的观点,并给予你们针对性的指导。这对培养一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信是很有帮助的。

濮阳慧雨濮阳慧雨优质答主

法律虽然是一门“老”学科,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其重要性和需求度却在越来越高。由于法律学科的特殊性,所以高校在本科层次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侧重点有所不同,主要分为大法学和小法学两种模式。

首先我们来说说大法学,大法学强调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通识型人才,实行“法律+X”的培养模式。通俗的讲,大法学指的就是所学内容包括了传统的宪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等法律全部领域和门类。一般采取通才培养模式,学生入学以后不分具体专业,先进行1至2年的通识教育课程学习,然后再按照学生个性化原则选择专业方向,其下设的专业方向一般会包括经济法、国际法、刑法、民商法等。拥有大法学科目的高校有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外交学院等。而在这些有大法学的高校中,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外交学院,分别在法律专业中突出外语和外交方面的培养。

其次就是小法学,是分领域、分部门的进行培养。比如:有的学校只设立经济法专业、有的学校只设立知识产权专业、有的学校只设立涉外事务法律专业、有的学校只设立国际法专业等。其下设专业在招生时以具体专业名称为主,比如:经济法、国际经济法等。一般情况下没有专业分流。设有小法学的高校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

另外,还有一种“法学+”的复合型培养模式。主要以理科院校及综合类高校为主,将传统的法学教育与本校强势的学科交叉联合,突出人才培养的专业特色。比如,北京理工大学的法学专业,在强调法律大类所有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强调理工科法律人才的培养特色,注重培养既掌握深厚扎实的法律理论和法律知识,又具备理工科相关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优秀法律人才。再比如:北京邮电大学的法学专业则更集中于信息领域的法律规范、政策制度与法律实务。拥有“法学+X”这种培养方式的高校有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