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里gpa是指啥?
GPA,全称Grade Point Average,俗称“大学平均成绩点数”或者“大学平均分” 每个大学的评分体系不一样,所以不能直接对比GPA分数,但是一般来说,4分制GPA成绩换算成5分制是3.0左右;3分制GPA成绩换算成4分制是2.7-2.8左右。 比如我本科学校(某中流985)的评分标准是这样的: A:5分 B+:4.67分 B:4分 A-:3.67分 C+:3分 C:2.67分 D:1.67分 E:0分 假设某门课程我期末考得好,老师给我打了A,那么这门课程的GPA就是5*0.3=1.5 如果某门课我期末没考好,老师给我打了C,那这门课的GPA就是2.67*0.3=0.8 把每一门课程的GPA加总就能得到我的整体GPA了~ 大二上学期的GPA一般都是根据大一上学期的考试成绩来计算的,而大二下学期以及之后的GPA则是由大三、大四的成绩决定的哦!
当然,如果你是大一的萌新,刚进入到大学,对GPA也不熟悉的话,可以直接问一下你的学长,他们肯定会很乐意帮你解答的~ 我之前帮学弟学妹们修改简历和投递求职材料的时候遇到过不少同学对于GPA的理解有问题,因此特意整理了一下相关内容,分享给同学们。 误区一:GPA越高越好 在申请出国/考研/保研的时候确实是这样,因为申请阶段你只能看到GPA这一项内容,如果GPA不够高那就没法被选中。 但到了就业的时候就不一定这样了。
GPA的作用不仅是用来衡量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是评价学生对待学业的态度,GPA高的学生一般不会有太差的。 但是有的同学可能会问,我有XX学部的GPA满分成绩,但这能代表我的实际学习能力吗? 其实也不能完全这么认为。
举个例子,我本科学校有一位同学,他修读《数据结构》这门课程的时候考了满分,但其他课程的成绩就没那么好看了,以至于最后没有选择到心仪的研究生学校。因为他选的那所学校的该研究方向导师就喜欢录取GPA高的,而不太看其他方面的内容。 所以,GPA并不是越高越好的。 有时候过高GPA可能反而成为你的短板,因此要掌握好一个度,这个度就需要你结合自己未来的人生规划来决定了。毕竟过低的GPA也会给你带来影响,比如说会怀疑你是否有能力完成后续的学习。
总的来说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不要太过于追求GPA,否则得不偿失。 GPA就像自己的马甲一样,穿得好那就是加分项,穿得不好那就是减分项,所以一定要好好穿衣服啊!别不当回事,也不要太当回事,保持好自己的心态,脚踏实地学习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