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研究生该如何度过?
1、多去实验室转转,有机会就蹭实验,没机会创造机会也要上! 读研期间我基本没怎么去过实验室(有实验室工作也不去……),以至于临近毕业,我发现自己好像什么都会一点,但就是都不精通,很恐慌,于是硬着头皮去联系导师,才终于有了这个实验的机会。其实大多数情况,老师还是非常愿意帮助学生完成毕业的课题的,所以不必畏缩不敢开口,也许你的导师正为你找不到合适的实验而发愁呢!如果因为胆怯而错过,那才是真的可惜了!
2、多和师兄师姐交流,特别是师弟师妹们,多向他们学习! 我在研一时,由于同门都太优秀了,感觉自己被碾压了,于是产生了要读博的念头来让自己“升值”。事实上我并没有认真做研究,只是跟在师弟师妹们的后面打打杂而已。虽然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我没读博,但那段经验对我的人生影响很大——和一群优秀的人在一起,你会不由自主地想要往上爬,因为你怕被他们甩在身后;反之,和一帮平庸的人在一起,你很难有向上的动力,因为大家都很平庸啊,你觉得自己上进一点或者偷懒一下都没什么的。所以,和谁在一起真的很重要的!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自己要有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很多同学在读研究生的时候都会有迷茫期,觉得自己的生活非常的枯燥而且毫无意义,甚至有的人连毕业论文都写不出来。虽然说产生这样的心理感觉是人之常情,但是在这样的困惑中应该找到自己的路。
第一种同学选择继续攻读博士然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虽然说很多同学在就读硕士期间对导师产生了一些不满和怀疑,但是当他们就业以后接触到很多公司企业的实际情况尤其是私企,发现继续从事研究是一件快乐而轻松的事情。但是能继续就读博士的同学还是应该尽早确定读博计划,因为能够读博的同学毕竟很少。
第二种同学选择到企业中工作然后从事技术研究和工程实践工作。对于这类同学来说他们对于技术研究和创造有浓厚的兴趣和热情,而且也具有一定的实力。但是在企业中从事技术研发工作往往具有很高的风险性,不是所有的同学都能够有幸运被BAT雇佣,很多同学甚至找不到跟自己研究方向相关的工作,而是从事一些非常简单的重复性劳动,因此一定要慎重选择。
第三类同学选择继续工作然后从事技术管理或者行政管理工作。这类同学往往不擅长于学习而更善于与人打交道也对管理感兴趣,并且能够适应行政事务相关的实践。虽然说这类工作是目前大多数同学的出路,但是同学们需要在读书期间就做好这类准备,因为只有在其他方面取得足够多的积累才能在和一帮硕士校友中脱颖而出。
第四类同学准备进行创业。这类同学往往对于自己的学习方向有着很深刻地理解和认识,而且往往有着非常广泛的人脉关系,并且对于创业充满激情和自信,这类同学往往在读研期间甚至在本科的时候就开始着手做准备,如果成功了就会有大把的财富,但一旦失败了就后悔莫及。因此,同学们一定要仔细想好再做决定,毕竟工科的学生普遍在管理技能和法律技能等方面并不够丰富,创业风险很大。
第五类同学准备考公务员。这类同学也往往很有自信而且学习很出色,在学生组织中成绩也很显著。对于这类同学来说,如果能够考上,未来的路将是一马平川;如果考不上,就再考虑别的出路。因此,如果要考就一定要考,下了决心就要咬紧牙关。
第六类同学在读研期间就早早的结婚并且定居下来了,将来工作了就不再改变。这类同学通常在生活上和家庭中更具有热情和热情,他们希望能够在安稳的环境中度过一段幸福的研究生时光。对于这类同学来说,如果家庭环境很好且配偶在研究生期间成绩很出色那还好,如果家庭环境一般,或者配偶一般就要考虑好。
第七类同学毕业了以后找不到工作,只能先回家待业或者在一些中小私企先过渡一下,过一段时间再做打算。目前来说这部分同学人数越来越多,在研究生扩招以后,硕士的学历已经越来越不被用人单位所重视了。因此,他们毕业后的收入也不会很高。如果不能通过考研或者考博提升自己的学历就很难找到一份有足够竞争力的工作了。
第八类同学回国进行就业。对于在海外获得工科硕士学位的同学来说,往往不会在国外进行就业(即使就业了也无法拿到技术类的工作,只能干一些非常简单的文书工作),而是回到国内进行就业。他们能够得到企业的重视,而且薪金也不会很低,但是要能够处理好国外生活和国内大环境的适应问题才行。
总之,对于工科的硕士生来说,要度过一段幸福的研究生生活就要能够处理好学业和实践的关系而且在毕业前就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