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含金量大吗?
1. 这个问题涉及两个问题,一个是考研,另一个是复试。现在大多数学校对读研的招生都是实行的差额录取,这就意味着一部分考生即使初试分数够高,也有可能无法被院校录取;而一部分考生在初试成绩不够理想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复试逆袭。因此对于考研这个环节而言,能否被录取与自身的实力和选拔的程度有关。
2. 关于复试,不同院校的考核内容有所不同,多数会包含专业英语能力的考察、专业课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能力素养等方面。如果考生提前准备了相应的问答草稿,在临场时不至于因为紧张而卡壳,或者是出现思路混乱的情况,这是加分项。但如果遇到难题时,态度端正且灵活应对也是关键。有的院校会设置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此时考生的综合素质就会显现出来,如沟通能力、应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
3. 除了应试能力外,个人的学术背景也很重要。如果有优秀的本科成绩、出色的科研经历及发表的文章,在复试中都是加分项。这些个人材料是导师在复试前了解考生的重要渠道。即使在初试落选,也不要放弃,可以好好准备申请材料,在复试中逆风翻盘。 考研的录取与否与个人综合实力挂钩,但研究生的含金量也受所在学校和专业的影响。
好的学校和专业自然会对未来的职业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金融、法律、计算机等热门领域,竞争较大,报考的同学众多,如果不努力就会被淘汰。
从当前社会的发展进程来看,我们越来越需要高学历人才,考研读研的人数在不断的增多,研究生的含金量也随着不断的降低。研究生不再是以前那样稀缺,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张,研究生的培养基数正在不断的增加,研究生不再是仅在重点大学学习,省内的普通高等学校和各地方院校也逐渐的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培养工作,所以研究生的基数正在不断的扩大,加上应届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和往届毕业生竞争力的加强,也促进研究生在不断的增多。
我们能够从每年的就业蓝皮书看出用人单位对硕士生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很多企业对硕士生的要求由普通的研究生逐步提高到985和211高校毕业的研究生,这样就进一步压缩了普通高校研究生的就业质量,从侧面也能了解到研究生的社会认可度正在逐渐的降低,越来越多的单位要求在求职时提供大学期间的学习成绩来综合的考察学生的科研和实践能力,以研究生为跳板,通过自考、考研等非统招方式的学生的求职过程中也不具有任何的优势,所以整体上来说研究生的含金量和价值正在不断的降低。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现象发现研究生的含金量正在逐渐的下降。
第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就业的时候选择出国读研或者在国内利用业余的时间报考公务员、银行和事业单位,将考研的重心一再的推后,很多大学生在毕业之后还继续选择读研,这样造成刚毕业的研究生在找工作的时候面临和已经毕业了一批、两批、三年甚至更久的研究生一同参与竞争,无形中就增加了就业的难度。